齒顎雙術,擺脫戽斗
正看側看都美人
戽斗在老一輩眼中是福氣象徵,但過度戽斗卻嚴重影響當事人自信,甚至因自卑而拒絕拍照,渴望擁有像影后張曼玉一樣優雅的側面線條?藉由搭配正顎手術的齒列矯正,打造從鼻唇部到下巴的整體曲線美,拍照再也不用左閃右躲,正面、側面都能自信示人!
卡通裡的反派份子或壞巫婆,都有著一個突出難看的下巴,也因此戽斗很難不跟壞心陰險、尖酸刻薄等負面印象做聯想,知美整形外科診所主治醫師朱泳銘解釋,戽斗的醫學名稱是下顎前突,側面包含下唇以下部位相對於鼻部山根過於前傾突出,並可能合併有程度不等的鼻翼兩側凹陷、下巴偏斜等問題。
具有戽斗的人,從正面看臉部較長,宛如「馬臉」,若是合併明顯的鼻翼兩側凹陷,45度角看起來又像「碟子」的臉型;從側面看下巴明顯突出,狀似「彎月」、「茄子」(圖1)!這往往會打擊患者對自我外貌的自信,進而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可能因前齒錯咬(圖2)而影響發音、咀嚼功能等。
圖1 典型戽斗 側臉包含下唇以下部位過度向前凸出,呈現月亮臉型;45度角呈現碟形凹陷。
不少人期望單就牙齒矯正來改善戽斗,不過對整體臉型幫助並不大。讀者看到這或許會想:「難道真的無法可救!?」朱泳銘醫師指出,其實,戽斗的外觀跟齒列和下顎骨有關,藉由顎面整形外科及矯正牙科醫師雙方聯手,共同擬訂合併手術的矯正治療計畫,【從根本解決牙齒咬合異常、顏面骨不協調的問題】,才能達到美化臉型的目的,這個根治戽斗的手術就是正顎手術。
具有戽斗的人,從正面看臉部較長,宛如「馬臉」,若是合併明顯的鼻翼兩側凹陷,45度角看起來又像「碟子」的臉型;從側面看下巴明顯突出,狀似「彎月」、「茄子」(圖1)!這往往會打擊患者對自我外貌的自信,進而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可能因前齒錯咬(圖2)而影響發音、咀嚼功能等。
圖1 典型戽斗 側臉包含下唇以下部位過度向前凸出,呈現月亮臉型;45度角呈現碟形凹陷。
不少人期望單就牙齒矯正來改善戽斗,不過對整體臉型幫助並不大。讀者看到這或許會想:「難道真的無法可救!?」朱泳銘醫師指出,其實,戽斗的外觀跟齒列和下顎骨有關,藉由顎面整形外科及矯正牙科醫師雙方聯手,共同擬訂合併手術的矯正治療計畫,【從根本解決牙齒咬合異常、顏面骨不協調的問題】,才能達到美化臉型的目的,這個根治戽斗的手術就是正顎手術。
什麼是正顎手術?
正顎手術是以外科截骨手術矯治上下顎骨骼相對位置,除了戽斗,其它如暴牙、露齦笑、歪臉、下顎後縮等臉部缺陷,都可獲得大幅度改善,其效果不是單一做齒列矯正或削骨就可比擬的!
戽斗治療 Q & A
朱泳銘醫師根據臨床觀察也發現,接受正顎手術的患者中,有超過半數以上深受戽斗所苦,以下就針對讀者最關心的3大問題,請朱泳銘醫師一一為我們解密!
圖3 神經阻斷 透過局部麻醉藥物的施打,暫時性阻斷手術過程會引發的痛覺神經傳導,這樣整個手術過程穩定安全的低血壓就可以達成,出血量減少,縮短手術時間,術後疼痛降低,舒適度增加。
為何單靠齒列矯正、削骨無法改善戽斗?矯治戽斗的正顎手術如何施行?
在台灣,戽斗相當常見。齒列矯正只能改善牙齒的咬合和排列,但齒槽骨以下骨骼沒有動,臉型當然也不會獲得改善,而削骨手術並無法創造出下唇與下巴間自然優美的曲線,兩者只治標不治本,唯有透過正顎手術將下顎骨縮短後退,才能同時有效改善臉型外觀和咬合的問題。
圖4 矯治戽斗的正顎手術-截骨矯治 手術全程於口腔內施行,紅色為截骨矯治部分,藍色箭頭表示骨骼移動方向。
圖7 模擬比較 透過模擬示意圖可以清楚看出,只靠齒列矯正,下巴骨骼變動幅度不大,臉形改善有限;若是透過顏面骨雕(削骨手術),牙齒及齒槽骨不動,下唇與下巴間的優美曲線無法建構,治療效果與正顎手術相差甚遠。
可以只做手術不做矯正嗎?合併正顎手術的齒列矯正流程要多久?
朱泳銘醫師再三叮嚀,很輕微的戽斗患者可以只做齒列矯正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的時候,就一定有包含齒列矯正的療程,正顎手術與牙齒矯正在治療上的關聯性大約可用以下的流程圖來表示。

朱泳銘醫師進一步說明,依據患者條件,矯正醫師的治療理念以及臨床經驗,通常是矯正一段時間後(3個月~1或2年),才接受手術;手術後仍需繼續矯正牙齒至最終理想的狀態,整個過程從齒列矯正起算,一般來說約1.5年~2年左右。
隨著技術的更加成熟與經驗的累積,加上患者急切改善臉型的需求,漸漸地先手術後矯正(Surgery-First Orthognathic Approach)的觀念逐漸被採納與開始在臨床上應用。患者在手術前後做很微量的矯正,甚至只有術前準備工作,就接受正顎手術,牙齒矯正主要是手術後才開始,初步的結果發現除了可以幫助患者達到快速改善臉型的目的,也可以縮短牙齒矯正治療時程。
另一種應用則是根本上咬合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希望改善戽斗臉型,這類患者矯正時間可以很短,約3個月可以結束;但仍衷心建議有這兩類需求的患者,應得到顎面整形外科醫師與矯正牙科醫師雙重確認後再施行較為妥當。
留言
張貼留言